向科技企业贷款激增180%,上海建行为何有胆气

2024-01-13 01:29:02 236 一点金服 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 科技金融

  建行上海市分行做了一篇科技金融的大文章。

  2022年,上海大学教师张倩武和几位同校师生一起创业,成立了上海天域光联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他们想研制一种用于卫星间通信的激光通信机。就像公司名字“天域光联”所示,张倩武说,他们的使命是“让光联通宇宙全域”。

  不过,在“联通宇宙”之前,公司首先得活下去。就像绝大多数初创企业一样,他们需要大笔资金投入。钱从哪里来?对天域光联这样的中小科技企业来说,从银行贷款没那么简单,因为他们缺少贷款所需抵押物。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难,天域光联的烦恼,也是一大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共同难题。

  但金融往往就是因为难题而萌发创新的因子。建行上海市分行决心碰一碰这个难题:依靠科技金融手段,只看“技术流”、不看“资金流”,即给予天域光联350万元授信,全部过程线上完成,几乎是秒审批、秒放款。

  截至2023年底,像天域光联这样受益于建行上海市分行以金融服务创新的科技企业已达5294家,其中2023年一年就新增了2014家。市分行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已超千亿元,达1077亿元,较年初新增692亿元,增幅180%。

  以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破解中小科技企业贷款难困局,建行上海市分行做了一篇科技金融的大文章。

  无可抵押的技术

  天域光联遭遇的贷款难题并非它独有,也非中国独有,堪称一个“世界性难题”。金融领域甚至造出一个专有名词——麦克米伦缺口——描述中小企业融资壁垒现象。这个缺口背后的核心矛盾是金融体系重抵押与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科技企业)轻资产之间的矛盾。

  传统上,商业银行以抵押品价值确定贷款额度,而科技企业普遍重研发、轻资产。天域光联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这家公司位于宝山区环上大科技园,由上海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专注光通信领域研发。要技术,一大把。但是土地?没买。厂房?没建。办公室?租的。张倩武说:“按传统方法评估我们的资产,就是一堆电脑、桌椅板凳。”如果银行按这些资产去授信,贷款即使可能,额度也会少得可怜。

  天域光联最重要的资产是无形的,那就是技术。可技术在传统商业贷款里无法评估。这里呈现出科技创新与金融服务之间的巨大错位。

  一方面,包括大量科技企业在内的中小微企业对经济贡献巨大,呈现出“五六七八九”的特征:贡献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就业、90%以上的市场主体。另一方面,它们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调查显示,中国5600万中小微企业的潜在融资需求达4.4万亿美元、潜在融资缺口1.9万亿美元,缺口比重达43.2%。

  建行上海市分行行长刘军说:“目前,上海科技企业贷款余额约1万亿元,但其中小微科技企业贷款比例比较低,也就是说,小微科技企业贷款还是难。”刘军长期在国内经济最发达、科技创新最活跃的地区工作,深知中小微科技企业创业之难、金融支持之关键。

  他记得有一次去英国伦敦科学馆参观,进门便看到一边写着science(科学),另一边写着money(金钱),讲的正是科技创新和金融的关系。科学馆第一层展出了瓦特改良蒸汽机的故事。瓦特创业屡遭挫折,直到发行股票才得以接续资金,完成工业革命中最关键的一项技术创新。

  “近100年的科技超越了人类历史过去2000年,近一二十年的科技又超过了过去100年。中央提出的科技强国目标太重要了,因为未来一定是拼科技的。”刘军说。

  科技创新离不开金融支持,麦克米伦缺口如何填补,金融业始终要回答这个问题。

  不懂科技的金融

  既然科技创新如此重要,既然科技创新的主体——企业需要资金支持,为什么缺口还会存在?

  过去300年,全球银行业沿用的是英格兰银行的“资金流”评价体系,依赖“三张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信用以固定资产抵押担保。如果以这三张表评估天域光联等初创科技企业,结果将极其惨淡:资产极少、利润为零甚至亏损、产品上市前更说不上销售额。

  商业银行追求本金安全和收益确定性、力求规避风险和不确定性,而科技创新却又充满了风险和不确定性。刘军说:“过去,商业银行一般认为中小科技企业风险大,不想沾,都是绕着走。”

  然而,对于那些有意书写科技金融大文章的商业银行来说,对科技创新进行风险识别、风险定价、风险配置,是必须完成的功课。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晓晶说:“一个金融体系,如果在这些方面具有优势,那么在支持科技创新方面也将占优。”

  控制风险的前提是看懂科技蕴含的价值。“过去,商业银行不敢向中小科技企业贷款,根本原因还是不懂科技。”刘军说,“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就是要解决好信贷的底层资产,从过去看固定资产转向看技术、数据等无形资产。”

  通俗地说,就是“不看砖头看专利”。“砖头”代表固定资产,那是过去积累的结果;“专利”代表科技实力,它包含着对未来创新的预期。

  张晓晶把这种从看过去到看未来的认知转变称为一场“思想启蒙”。他说:“几页PPT可以获得融资,不能被当作笑话,因为这是基于未来预期而非过去业绩来投资的,应该认识到这种科创的新思维。”

  看过去容易,“三张表”很大程度上就可以呈现;看未来预期则要加倍困难,金融行业迫切需要第四张表——科技创新表。

  补全第四张表

  不久前,天域光联总经理张倩武从建行宝山支行客户经理口中得知了建行“惠懂你”APP,据说不用提交任何材料就能一键查询贷款额度。张倩武在自己手机上一测,额度竟有350万元。

  这多少有些出乎他意料。天域光联还是一家初创小微企业,年销售额200多万元,按传统信贷规则,额度只有60万元左右,与测出来的350万元差距极大。

  多出来的额度从何而来?后来张倩武才知道,他个人获得的人才称号、公司获得的专利、员工的博士学位、宝山区给予的“先投后股”政策等信息,都纳入了建行对客户的信用评估。这些信息都不需要提交,早已收录在建行后台的“科创评价体系”里。

  在建行每位客户经理手机上,都有这个“科创评价体系”APP。建行上海市分行科技金融创新中心总经理董宣忠介绍,APP里收录上海6万多家科技企业的知识产权相关信息,包括:专利含金量、核心研发团队、历年创新成果、政府奖补等。APP综合分析这些信息后,把科技企业归入10个创新能力等级,高等级企业自动获得增信加分。

  在建行的“科创评价体系”里,每一家科技企业有了“三张表”之外的第四张表——科技创新表。第四张表把无形的知识产权化作了实实在在的银行授信。

  建行张江分行行长黄勇说:“当我们把‘科创评价体系’拿给客户看时,对方常常会感慨‘你们懂我’!”

  上海海桓科技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家客户。凭借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知识产权,他们获得了建行500万元授信。公司财务总监说:“贷款申请、提取都在手机APP上完成,非常便利,这一点我感触很深。”公司新近获得了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未来授信额度有可能进一步增长。

  经由“科创评价体系”自动评价、批量获客,建行上海市分行的业务模式由一对一服务单个科技企业转变为搭建科技金融的平台生态。过去一年,分行科技信贷客户数量、贷款余额均大幅增长。

  金融与科技的融合创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家银行的力量总是有限的,为了更好地支持“从0到10”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建行上海市分行还成立了“建•沪链”科技产业金融联盟,积极探索金融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创新始于技术,成于资本。金融领域的这次探索,影响将远远超越金融。

一点金服官方网站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8693号